引用本文:
阎威龙,李晓记,王俊华,等. 基于DCO-OFDM水下可见光通信系统的预均衡技术[J]. 光通信技术,2021,45(4):12-15.
阎威龙1,2,李晓记1,2*,王俊华1,2,李燕龙1,2,杜卫海2,高 天1,2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与通信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2.认知无线电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 桂林 541004)
【下载PDF全文】 【下载Word】摘要:针对硬件预均衡技术和基于有限脉冲响应(FIR)滤波器的软件预均衡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数字预加重的软件预均衡技术,该技术根据发光二极管(LED)的频率响应参数针对性地补偿LED带宽,并设计了一套直流偏置光-正交频分复用(DCO-OFDM)水下可见光通信系统作为实验测试平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数字预加重技术后,LED调制带宽由7.8 MHz提升至了16 MHz,且该技术实现复杂度低、灵活性强,预均衡后的信号频谱更加平坦。
关键词:水下可见光通信;直流偏置光-正交频分复用;发光二极管;预均衡;数字预加重
中图分类号:TN92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5561(2021)04-0012-04
DOI:10.13921/j.cnki.issn1002-5561.2021.04.003
0 引言
在水下可见光通信系统中,发光二极管(LED)较窄的调制带宽严重限制了系统的传输速率,常使用预均衡技术来扩展LED的带宽。预均衡技术从实现层面上可分为硬件预均衡和软件预均衡。硬件预均衡技术主要在发射端使用滤波器、谐振器等模拟电路对抗系统的非线性衰落,但该技术的模拟电路存在无法灵活调节参数、实现难度大且易受电噪声干扰等问题;而主流的软件预均衡技术则是通过设计有限冲激响应(FIR)滤波器来进行预均衡,虽然该技术具有均衡效果好、自适应能力强等优势[1],但FIR滤波器的阶数与系统复杂度成正比,若要获得较好的均衡效果就必
须采用高阶的FIR滤波器,其系统复杂度也会大大
提高。
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数字预加重的软件预均衡技术,同时设计一套直流偏置光-正交频分复用(DCO-OFDM)水下可见光通信系统,并基于该系统对不同预均衡技术进行测试。
5 结束语
为了解决由于LED调制带宽较窄,极大限制水下可见光通信系统传输速率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数字预加重的软件预均衡技术对LED的调制带宽进行扩展,将LED的调制带宽由7.8 MHz提升至了16 MHz。最后在设计的DCO-OFDM水下可见光通信系统中进行了测试,实现了清水环境下1 m距离时32 Mb/s的传输速率。相比于FIR预均衡滤波器和桥T型硬件均衡技术,数字预加重技术无需设计高阶滤波器,系统复杂度较低;经过数字预加重技术补偿后的信号频谱更加平坦,且可以避免模拟电路带来的各种问题,容易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