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张梓平,刘国军,李建岐,等:量子保密通信组网在东北亚互联大电网中的应用[J]. 光通信技术,2019,43(3):8-11.
张梓平1,刘国军1,李建岐1,陆 旭2,黄 兴3
(1.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力通信网络技术实验室,北京 102209; 2.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 信息通信分公司,呼和浩特 010020;3.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信息通信分公司,沈阳 110006)
【下载PDF全文】 【下载Word】摘要:随着对东北亚互联大电网研究的逐步深入,跨国电力敏感信息的安全传输问题渐渐受到重视,而量子密钥分发(QKD)技术则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调研东北亚跨国光纤资源与光纤量子网络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在东北亚着重构建3条光纤战略通道及3种光纤量子保密通信组网方案。待当前光纤量子保密通信系统单跨度传输距离不足的问题解决后,该方案有望在东北亚实现。
关键词:东北亚互联大电网;量子密钥分发;光纤量子网络
中图分类号:TN92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5561(2019)03-0008-04
DOI:10.13921/j.cnki.issn1002-5561.2019.03.003
0 引言
东北亚互联大电网[1]是国家电网公司根据亚洲电力供需和互联基础提出的未来亚洲“5+1”互联电网格局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全球能源互联网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5]。由于未来跨国电力通信网可能会涉及到诸如跨国电力交易等大量敏感信息的传输问题,这需要很高安全等级的加密措施来保障。在当前能够保障信息安全传输的众多加密技术中,量子加密被认为是理论上绝对无法被破解的加密技术。如果在东北亚跨国电力信息通信网中引入量子加密技术,则有可能在不大改现有纵向加密认证机制的基础上提升跨国调度自动化类业务的安全性,或者以较低成本对跨国敏感信息进行高安全等级加密,彻底解决跨国电力信息的安全传输问题。
本文提出3条东北亚光纤战略通道与3种光纤量子组网方案,同时依托实验室针对该方案又提出电网业务承载能力实验验证方案。
5 结束语
随着东北亚互联大电网的规划与建设,国内电力信息通信网中所承载的一些特定业务在涉及到跨国传输时将面临更大的安全风险。在此背景下,本文引入量子保密通信技术,随东北亚电网同步构建东北亚量子保密通信网,提升跨国业务加密安全等级便具有了现实意义。
针对当前光纤量子保密通信系统单跨度传输距离不足、难以和特高压变电站及经典光纤通信网络融合以及海底中继困难等现实因素会制约东北亚θ型光纤量子保密通信网络落地的问题,本文提出以卫星为主实现量子密钥的跨区域分配、以光纤为辅实现量子密钥的城域分配的组网方案,这可作为东北亚广域量子组网的近期解决方案之一。待上述问题解决后,以光纤为主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最终会覆盖东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