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沈媛,郭心悦. 混合NOMA/OFDMA可见光通信系统资源分配算法[J]. 光通信技术,2024,48(2):24-29.

混合NOMA/OFDMA可见光通信系统资源分配算法

沈 媛,郭心悦*

(上海理工大学 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

【下载PDF全文】 【下载Word】

摘要:为了进一步降低混合非正交多址/正交频分复用多址(NOMA/OFDMA)技术的多用户多小区可见光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提出了一种功率和子载波的联合分配算法。该算法以最小化系统误符号率为优化目标,实现了子小区间载波和用户功率的联合最优分配。首先,理论推导出系统的误符号率表达式;然后,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可见光通信系统模型,并借助遗传算法得到最优的分配结果;最后,将该算法与现有的算法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误符号率性能更优。

关键词:可见光通信;非正交多址;正交频分复用多址;资源分配

中图分类号:TN929.12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002-5561(2024)02-0024-06

DOI:10.13921/j.cnki.issn1002-5561.2024.02.005

0 引言

  在可见光通信(VLC)系统中,常用的多址方式有正交频分复用多址(OFDMA)[1-2]和非正交多址(NOMA)[3-6]。OFDMA通过给用户分配正交的子载波来实现多用户的接入,不同用户使用不同的频谱资源,因此用户间不存在相互干扰,但它限制了每个用户使用有限的频谱资源,导致频谱效率不高。NOMA通过功率域复用各用户的数据,所有用户都可使用所有的频谱,从而提高了系统的频谱资源利用率。但NOMA方案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用户间干扰。为了同时利用OFDMA和NOMA的优势[7-12],研究学者提出了一种混合NOMA/OFDMA技术。文献[7]首次提出了一种用于双向VLC传输的NOMA/OFDMA方案,该方案具有高容错性、高光谱效率和高系统容量的特点。在此方案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部分或全部子载波进行数据传输,而使用相同子载波的用户则通过功率域复用进行区分。文献[8]则提出了一种结合了NOMA和OFDMA特性的新型混合多址技术。该技术将频谱划分为多个资源块,部分资源块采用OFDMA方式进行复用,而其余资源块则供所有用户使用NOMA方式进行复用。这种混合多址接入方案相较于传统的NOMA方案具有明显优势。文献[9]解决了将NOMA和OFDMA一起用于下行多址时的联合功率最优和资源分配问题,为VLC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文献[10]首次提出并实验验证了一种用于带限多用户VLC系统的公平感知混合NOMA/OFDMA方案。该方案采用了一种交错的子载波复用方法和二维功率分配策略,以确保系统的公平性。在此系统中,该方案根据信道增益对用户进行排序并划分用户对,配对的用户采用NOMA方式,而不同用户对间则采用OFDMA接入。文献[11]在具有带宽约束信道的VLC系统中研究了一种基于NOMA/OFDMA的混合多用户接入方案。该方案提出了一种新的用户资源分配方法,旨在减少由于VLC系统的高频衰落特性造成的不同用户之间的不公平性,从而提高系统容量。

然而,以上文献对于混合NOMA/OFDMA技术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单小区的多用户VLC系统。在实际的室内环境中,由于单个发光二极管(LED)的照明覆盖范围有限,通常需要部署多个LED以提供足够的照明,因此构成了一个多小区多用户的通信场景。文献[12]在这一背景下,首次将混合NOMA/OFDMA技术拓展至多小区多用户VLC系统。该方案将每个小区划分为几个子小区,使用OFDMA方式进行复用,同一子小区内的多用户则通过NOMA进行复用。该研究还提出了一种针对混合NOMA/OFDMA VLC系统的二维功率分配算法。该算法基于固定功率分配策略,旨在最小化系统的平均误符号率(SER)。但是,该功率分配算法依赖于2个固定的功率比值,无法实现用户间功率的灵活分配。此外,该研究并未考虑载波的最优分配问题,而是采用了平均分配的策略,在不同的子小区间进行分配。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混合NOMA/OFDMA技术的多小区多用户VLC系统,提出一种功率和子载波的联合分配算法,旨在实现更高效的资源利用和系统性能优化。

4 结束语

  本文在多小区多用户的混合NOMA/OFDMA VLC系统中提出一种功率和子载波的联合分配算法。以整个系统的SER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功率和子载波分配的最优化方程,并提出了求解的方法。在仿真分析中,本文考虑了2种典型通信场景,并兼顾考虑了用户公平性的情况。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联合分配算法具有更优的SER性能;当兼顾考虑用户公平性时,系统的SER性能会略有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