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刘彦明,曹敏,孙安,等. 基于TLGMCC准则联合CEEMDAN与LWT的优化降噪方法. 光通信技术,2025,49(2):11-16.
刘彦明1,曹 敏2*,孙 安2,项敢亮2
(1.中铁一院 轨道交通工程信息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143;2.西北大学 物理学院,西安 710127)
【下载PDF全文】 【下载Word】摘要:针对分布式光纤声传感系统信号信噪比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域局部广义最大互相关熵(TLGMCC)准则联合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与提升小波变换(LWT)的优化降噪方法。首先,使用自适应噪声完备CEEMDAN对原始信号进行分解,获取模态分量。接着,将原始信号与这些模态分量分割为多个时间局部片段,并计算它们对应时间局部片段的相关熵值。然后,通过LWT算法处理弱相关分量,最后重构剩余分量以完成去噪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5 km的传感距离和10 m的空间分辨率的条件下,系统的信噪比达到了54.36 dB,同时均方根误差降低至0.091。
关键词: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提升小波变换;时域局部广义最大互相关熵;模态分量
中图分类号:TN2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5561(2025)02-0011-06
DOI:10.13921/j.cnki.issn1002-5561.2025.02.003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背景:分布式光纤声传感技术(如基于相位敏感型光时域反射计φ-OTDR)在监测振动信号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易受高频噪声干扰,尤其在远距离传感时,信号特征复杂、识别精度下降、信噪比差。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时域局部广义最大互相关熵(TLGMCC)准则联合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与提升小波阈值(LWT)的优化降噪方法,以提高分布式光纤声传感系统信号的信噪比。
二、研究方法
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
原理:通过向原始信号中添加自适应高斯白噪声,优化经验模态分解(EMD)中的模态混叠问题,将信号分解为多个本征模态函数(IMFs)和一个残余分量。
步骤:多次加入白噪声获得含噪信号,进行EMD分解求平均值获取第一个模态分量;计算残差信号,继续添加噪声并分解获取后续模态分量,直至信号无法再分解。
时域局部广义最大互相关熵(TLGMCC)
原理:将时序对象在时间轴上进行划分,计算每个时间片段的局部广义最大互相关熵,以捕捉信号的动态特性。
步骤:对CEEMDAN分解得到的IMFs进行时间局部划分,计算相关熵,根据相关熵值将分量分为强相关、弱相关和无关分量。
提升小波阈值(LWT)
原理:通过提升小波变换对信号进行分解,并对高频子带进行阈值处理以实现降噪。
步骤:对弱相关分量应用LWT,通过预测、更新、重构步骤分解信号,对高频子带进行阈值处理,最后重构信号。
三、实验验证
仿真信号降噪实验
设计了一个连续的仿真信号,叠加高斯白噪声后,利用所提算法进行降噪处理。结果显示,降噪后的信号保留了振动信息,滤除了绝大多数随机噪声。
实测信号去噪实验
搭建φ-OTDR振动测试系统,进行户外振动试验(如铅球冲击和铁铲扰动实验)。
对采集的振动信号应用所提算法进行降噪处理,结果显示该方法有效抑制了高频随机白噪声,保留了信号的有效信息。
四、结果与分析
降噪效果:在5km传感距离和10m空间分辨率的条件下,所提方法将系统信号的信噪比提升至54.36dB,均方根误差降低至0.091。
性能对比:与其他降噪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在提升信噪比和降低均方根误差方面表现出更优越的性能。
五、结论与展望
结论:所提CEEMDAN-TLGMCC-LWT相结合的优化降噪算法克服了传统算法的局限性,提高了滤波精度,显著改善了分布式光纤声传感系统的性能。
展望:该方法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地质勘探、周界入侵监测等微振动探测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未来可进一步研究其在不同场景下的适应性和优化策略。
六、参考文献
文件最后列出了相关研究的参考文献,涵盖了分布式光纤声传感技术、经验模态分解、小波变换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为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这份文件详细阐述了所提降噪方法的原理、步骤、实验验证及结果分析,为分布式光纤声传感系统的降噪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