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郝依琳,柯熙政. 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大气湍流模拟理论与技术进展[J]. 光通信技术,2025,49(4):53-59.

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大气湍流模拟理论与技术进展

郝依琳,柯熙政*

(西安理工大学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西安710048)

【下载PDF全文】 【下载Word】

摘要:为克服大气湍流对光波传输的影响并提升室内模拟精度,系统总结了基于空间光调制器(SLM)的大气湍流模拟理论与技术进展。首先,解析了液晶空间光调制器(LC-SLM)的相位调制原理;然后,结合Zernike多项式法、傅里叶变换谱反演法及次谐波补偿技术生成湍流相位屏,实现对湍流的高精度模拟。分析表明:SLM技术具有实时可调、调制精度高、适用于多波长环境等显著优势,能有效应用于光通信性能评估、自适应光学校正及成像质量优化与提升等领域。未来通过优化液晶器件性能、提升刷新频率及多物理场耦合技术,可进一步提升湍流模拟的真实度与实用性。

关键词:无线光通信;空间光调制器;大气湍流;数值模拟;相位屏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002-5561(2025)04-0053-07

DOI:10.13921/j.cnki.issn1002-5561.2025.04.009

  1. SLM类型与原理

    • SLM类型:包括数字微镜器件、磁光SLM、液晶SLMLC-SLM)等,分别通过微机电、磁光效应或液晶场效应实现光波场的动态调控。

    • LC-SLM特性:液晶具有电光效应,通过外加电场调控液晶的折射率,实现光波的相位调制。LC-SLM分为透射式和反射式,驱动方式包括电寻址和光寻址,调制原理分为振幅型和相位型。

    • 相位调制原理:液晶分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角度偏转,改变等效折射率,从而实现对出射光相位差的控制。

  2. 国内外大气湍流模拟研究进展

    • 国外研究:包括利用向列型液晶相位调制器生成静态和动态相位屏,采用傅里叶级数方法、Karhunen-Loeve多项式与Kolmogorov统计学结合等方法生成相位屏,优化实验设备以提高模拟精度和效率。

    • 国内研究:针对相位屏刷新频率低的问题,采用平行排列液晶装置进行改进,提出分形法和协方差外推法、功率谱反演法与低频谐波叠加等方法,开发基于稀疏谱模型的分区法,优化次谐波法等。

  3. 模拟湍流原理

    • 创建相位屏:通过改变光波前相位分布来实现波前调控,模拟大气湍流引起的光波相位扰动。

    • 相位屏生成方法:包括Zernike多项式法、谱反演法、分形法和分区法等,其中Zernike多项式法通过正交形式表示相位函数,谱反演法利用Kolmogorov湍流理论构造二维复随机场。

  4. 相位屏的生成方法

    • Zernike多项式法:将相位函数表示为Zernike多项式的线性组合,通过调整多项式系数模拟湍流引起的波前畸变。

    • 谱反演法:根据Kolmogorov湍流理论,通过傅里叶变换构造二维随机相位场,并进行低频补偿以改善低频统计特性。

  5. SLM模拟湍流的应用

    • 评估通信系统性能:研究光脉冲通过大气时的湍流效应,如脉冲展宽和远场光斑变化。

    • 自适应光学校正:测试外差探测系统波前校正效果,比较变形镜与SLM在波前校正中的表现。

    • 成像质量优化:验证无波前传感器自适应光学校正GPU加速技术的有效性,评估和改进双波前校正系统。

  6. SLM技术的优势与瓶颈

    • 优势:动态调控能力、高模拟精度、多场景适用性、实验便捷性。

    • 瓶颈:动态模拟局限性(刷新频率不足)、器件物理约束(像素尺寸与排列方式影响精度)、环境适应性不足(实验室条件与真实大气环境存在差异)。

  7. 未来发展方向

    • 器件性能升级:提高SLM分辨率与调制精度,增强对湍流微观结构的再现能力。

    • 动态响应优化:突破刷新频率与响应速度瓶颈,实现动态湍流的实时精准模拟。

    • 多场耦合模拟:探索SLM与热力学、流体力学等技术的协同应用,构建更接近真实环境的综合湍流模型。

这份文件通过系统梳理基于SLM的大气湍流模拟技术,展示了该技术在光通信、自适应光学和高分辨成像等领域的重要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