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郑乐,高荣亮. E1非结构化伪线仿真的自适应时钟及时延对称设计与实现[J]. 光通信技术,2021,45(8):47-51.

E1非结构化伪线仿真的自适应时钟及时延对称设计与实现

郑 乐,高荣亮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第三十四研究所,广西 桂林 541004)

【下载PDF全文】 【下载Word】

摘要:为实现分组交换网络与现存的电路交换网络兼容,使用伪线仿真技术屏蔽电路交换网络与分组交换网络的差异,实现2种网络无缝连接。以伪线仿真、E1伪线仿真协议为基础,重点介绍了一种伪线仿真中自适应时钟的实现方法和双向时延不对称的解决方法,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法可以将E1伪线仿真双向时延控制在2 μs内。

关键词:边缘到边缘的伪线仿真;E1;自适应时钟;时延对称

中图分类号:TN914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002-5561(2021)08-0047-05

DOI:10.13921/j.cnki.issn1002-5561.2021.08.010

0 引言
      近年来,以IP网络、MPLS网络为代表的包交换网络以其自身的优势被广泛使用,网络规模不断扩张、迅猛发展。传统的通信网在即将升级换代、拓展应用过程中面临抉择:是建立全新的网络,还是充分利用现有或公共资源解决老设备的接口兼容问题。由于全新的网络建立需要花费较多时间,针对这种情况,为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边缘到边缘的伪线仿真(PWE3)技术应运而生[1]。PWE3[2]是一种端到端二层业务承载技术,它主要在包交换网络的2台运营商边缘设备(PE)中通过隧道尽可能真实地模拟异步传输模式(ATM)、帧中继、以太网、低速时分复用(TDM)电路和同步数字体系(SDH)等业务,使用户边缘设备(CE)端的二层数据在包交换网络中透明传递。PWE3可以适应许多应用环境,如可应用于El业务。E1作为较早使用、成熟可靠的数据输入/输出接口,仍现存于许多设备中。本文实现E1承载在MPLS网络上的伪线仿真,并重点介绍在伪线传输时E1数据的时延问题。

3 结束语
       本文针对E1非结构化伪线仿真,在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平台上设计并实现了一种E1伪线仿真模块,特别介绍了自适应时钟、双向时延对称等功能,实验证明本设计具有灵活的使用方式和扩展能力、较高的恢复时钟精度和较一致的双向时延。E1伪线仿真模块在搭建环境下验证了其自适应时钟、双向时延功能。下一步将测试复杂PTN环境下多场景的E1伪线仿真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