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彭江,王静. 基于SPR效应的深刻蚀微开口双芯对称D型PCF传感器[J]. 光通信技术,2024,48(1):39-45.
彭 江,王 静*
(南京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南京 210003)
【下载PDF全文】 【下载Word】摘要:为了进一步提升生物传感器传感性能,设计了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效应的深刻蚀微开口双芯对称D型光子晶体光纤(PCF)传感器。该传感器采用堆叠、拉伸技术和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制备,具有2种不同直径的气孔,且这2种气孔呈对称结构。介绍了采用该传感器的葡萄糖浓度检测系统原理,仿真分析了金属材料、气孔参数、抛光参数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折射率检测范围为1.26~1.41时,传感器的最大波长灵敏度、分辨率和葡萄糖浓度检测灵敏度分别可达24 600 nm/RIU、4.06×10-6 RIU和2.73 nm/(g·L-1)。
关键词:葡萄糖;折射率传感;生物传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中图分类号:TN91;O4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5561(2024)01-0039-07
DOI:10.13921/j.cnki.issn1002-5561.2024.01.008
0 引言
血糖检测是糖尿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关键环节。为了有效监测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设计一种高效、灵敏、可靠的葡萄糖浓度检测器件具有重大意义。文献[1-3]已证明采用葡萄糖氧化酶(GO)结合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能准确检测葡萄糖浓度。
传统SPR型传感器存在体积大、易发生金属氧化、生物吸附能力较差的缺点[4-5],不适合远程应用。而光子晶体光纤(PCF)则具有体积小、抗干扰能力强和易损性低等优点[6-9],因此将PCF与SPR相结合研制传感器的方法备受关注。PCF-SPR生物传感器通过检测待测物折射率的变化来实现传感功能,已在生物传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WANG F等人[10]设计了一种PCF-SPR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细胞密度的变化,其灵敏度为9 000 nm/RIU,对应的分辨率接近10-6 RIU。YASLI A等人[11]设计了一种PCF-SPR生物传感器,涂敷Au膜时的灵敏度为7 142 nm/RIU。童凯等人[12]设计了一种双芯单通道PCF-SPR传感器,在涂覆了TiO2膜的传感器表面再镀上Ag膜,该传感器的灵敏度为4 200 nm/RIU。CHEN X等人[13]设计了一种改良D形PCF-SPR传感器,该结构创新地使用了开口的环形通道的形式,该传感器的灵敏度为11 055 nm/RIU。
然而,上述传感器存在检测范围小、灵敏度低等问题。因此,本文设计一种基于SPR效应的深刻蚀微开口双芯对称D型PCF传感器(下文简称对称D型PCF-SPR传感器),旨在提升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和灵敏度。
3 结束语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SPR效应的深刻蚀微开口双芯对称D型PCF传感器,并建立了传感检测系统,可用于葡萄糖溶液浓度检测。采用侧抛光的方式对微开口两侧的平面进行镀膜处理,有利于生物参量检测;使用有限元法分析了PCF的传感特性,讨论了金属材料厚度、气孔几何参数、抛光参数等因素对折射率传感特性的影响,并获得了传感器性能最佳时的结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传感器的波长灵敏度可达到24 600 nm/RIU,分辨率维持在10-6量级,折射率检测范围为1.26~1.41;在葡萄糖浓度为0~653 g/L时,传感器灵敏度可达到2.73 nm/(g·L-1)。该传感器可直接接触待测物,且具有高稳定性、高灵敏度,以及宽浓度检测范围等优点。此外,该传感器更换金属表面附着的生物敏感膜后,在物质浓度测量、污染物排放监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