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严丹丹,蔡方凯,陈金鹰,等:基于可见光的手机支付系统设计[J]. 光通信技术,2018,42(1):46-49.
严丹丹1,2,蔡方凯1,陈金鹰2,王惟洁3
(1.成都工业学院 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成都 611730; 2.成都理工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059;3.成都大学,成都 610106)
【下载PDF全文】 【下载Word】摘要:针对手机支付过程中存在的便捷性差、安全性能低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基于可见光的手机支付系统设计。根据可见光通信原理,以手机手电筒的灯光作为传输媒介进行数据传输,收费端的光电接收装置接收、判读并存储支付数据实现支付功能。整个支付过程能在1~2s时间内完成,支付距离在0~40cm范围内。该系统能初步实现利用可见光进行手机支付。
关键词:可见光通信;手机支付;光电接收;APP
中图分类号:TN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5561(2018)01-0046-04
DOI:10.13921/j.cnki.issn1002-5561.2018.01.013
0 引言
手机支付是以移动运营商、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服务运营商为主体的产业链,根据支付距离的远近可分为远场支付和近场支付。远场支付是指消费者通过手机输入支付信息,以移动网络为载体传输至远程服务器完成支付。远场支付涉及数据的远程传输,因此传输载体(即无线网络)存在安全威胁。另外,过多地参与主体也给手机带来了诸多问题,如手机终端安全威胁、软件病毒安全威胁、应用层安全威胁和支付平台运营管理安全漏洞等。近场支付指消费者实时通过手机终端在现场向商家支付,是一种利用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信息交互的解决方案,如运营商大力推广的近距离无线通信(NFC)和射频识别(RFID)刷卡手机服务。近场支付因其近场通信的特性,安全性比远场支付好,但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如"中间人攻击"[1],从而截获信息。可见光通信的特点是,接收端只有处于光链路上才会被截获数据[2],而近场支付在支付时手机端与接收端近乎零距离,故利用可见光完成近端支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本文提出基于可见光通信的手机支付系统设计[3~5]。
3 结束语
本文将可见光通信技术首次应用于手机领域,设计了基于可见光的手机支付系统。本系统具有成本低和简单易操作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需要近场手机支付的场合,如公交、餐馆和商铺等。在有无移动网络的区域和特殊场合可通过手机光完成数据传输,具有较大的开发和使用价值。但是,由于手机APP的延时和闪光灯闪烁频率的限制,光信号频率低,肉眼能察觉到灯光明暗闪烁的现象,只能实现单工通信。在实际商用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做以下3点改进:①在手机上安装闪烁频率高的LED灯珠来缩短支付时间;②在手机上安装光电转换部件,以满足用户通过手机光进行支付和收款的需求(即半双工通信);③采用更复杂的编码技术和加密技术来确保支付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