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郑鹏,黄柏华. 航天地面光纤分组传送模块的平台化设计方案[J]. 光通信技术,2024,48(6):89-93.

航天地面光纤分组传送模块的平台化设计方案

郑 鹏,黄柏华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第三十四研究所,广西 桂林 541004)

【下载PDF全文】 【下载Word】

摘要:为了满足航天地面系统配套需求,提出了一种光纤分组传送模块平台化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基于分组交换的统一化承载方式,复用VITA Standard 46 (VPX)规范硬件接口,对标准通信协议进行兼容性扩充,通过模块化软硬件设计实现模块类型识别、板间通信、配置/状态管理等功能。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案避免了共性技术重复开发,有效降低了系统复杂度,提升了产品研制及迭代速度。

关键词:航天;光纤分组传送;平台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N929.1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002-5561(2024)06-0089-05

DOI:10.13921/j.cnki.issn1002-5561.2024.06.016

全文阅读精要


  1. 引言

    • 背景描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航天地面系统中大量通用与专用的信息系统装备得到广泛应用,但通信体制多样化导致系统集成难度增加、维护保障效率降低。

    • VPX标准应用:航天地面系统遵循“三化”设计理念,采用VITA Standard 46(VPX)标准对设备和模块进行系列化设计,实现产品间的互连互通。

  2. 平台化设计方案

    • 总体设计:提出基于分组交换的统一化承载方式,复用VPX规范硬件接口,扩展标准通信协议兼容性,实现模块类型识别、板间通信、配置/状态管理等功能。

    • 模块类型:光纤分组传送模块分为主控交换模块和接口模块,主控交换模块负责报文交换、路由控制和保护恢复,接口模块负责光信号与以太网报文的转换。

  3. 整体架构

    • 架构设计:基于VPX标准设计,主控交换模块实现机箱管理控制器(ChMC),其他模块实现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IPMC),通过扩展IPMI协议实现模块间通信。

    • MCU外设规划:选用国产兆易创新的GD32F407作为MCU,规划外设接口以兼容不同模块需求。

  4. 模块识别及端口注册

    • 模块识别:每个模块配备唯一硬件地址,通过地址信号固定上拉和背板选择性下拉实现槽位识别。

    • 端口注册:ChMC收集模块类型编码及在位状态,生成配置文件并执行业务端口的动态注册与注销。

  5. 软件设计

    • 软件架构:包括主控交换模块CPU软件、MCU软件、接口模块FPGA软件,实现二三层协议、业务管理、硬件适配、状态监控等功能。

    • 模块间通信:采用IPMB总线实现模块间及与第三方ChMC的通信,使用消息邮箱机制进行数据缓冲及同步,确保通信可靠性。

  6. 模块信息维护

    • 快照信息:整合模块板卡状态信息为快照数据结构,IPMC周期性查询并更新状态,通过IPMI主动上报给ChMC。

  7. 应用情况

    • 应用效果:该方案已广泛应用于航天地面系统,通过模块自动识别、端口自动注册和模块信息快照化组织,灵活适应不同接口需求,形成软硬件统一、支持模块级互换的系列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