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靳清清,岳京歌,孙宏森,等. 球面T-MISO-UWOC系统研究[J]. 光通信技术,2025,49(4):77-81.

球面T-MISO-UWOC系统研究

靳清清,岳京歌,孙宏森,蒲俊宇,刘 凯,余先伦*

(重庆三峡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重庆 404020)

【下载PDF全文】 【下载Word】

摘要:为了提升倾斜多输入单输出水下无线光通信(T-MISO-UWOC)系统的通信质量并降低误码率(BER),提出了一种球面T-MISO-UWOC(ST-MISO-UWOC)系统模型。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研究了ST-MISO-UWOC系统与传统T-MISO-UWOC系统在误码率、接收光功率和Q因子等关键性能指标上的差异。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为20 dB、传输距离为1.5 m、数据速率为12 Gb/s的条件下,ST-MISO-UWOC系统的误码率低至3.09×10-12,较传统系统的8.08×10-7降低了5个数量级;同时,ST-MISO-UWOC系统的最佳判决时刻稳定性显著提升,接收光功率更高,且在高速率和长距离传输中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

关键词:水下无线光通信;激光阵列;多输入单输出;误码率;接收光功率

中图分类号:TN929.3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002-5561(2025)04-0077-05

DOI:10.13921/j.cnki.issn1002-5561.2025.04.014

1.水下通信的挑战与UWOC的优势

  • 挑战:当前水下通信主要依赖长波通信和水声通信,但长波通信速率低且可靠性差,水声通信则受限于载波频率,数据速率一般不超过100 kb/s,且存在长时延、多径效应和多普勒频移等问题,难以满足图像、视频等高速实时业务传输需求。

  • UWOC优势:水下无线光通信作为一种新兴通信技术,具有传输速率高(可达Mb/s量级)、通信容量大、带宽资源丰富、传播时延小、功耗低等显著优势,特别适用于中短距离高速数据传输场景。

2.ST-MISO-UWOC系统模型的提出

  • 背景:针对水下环境中光吸收、散射和湍流效应导致的信号劣化问题,学者们提出了采用空间分集结构来提升通信质量。然而,现有研究大多采用平面阵列光源,存在时间延迟问题,影响通信质量。

  • 提出:本文提出了一种球面倾斜多输入单输出水下无线光通信(ST-MISO-UWOC)系统模型,旨在提升倾斜MISO-UWOCT-MISO-UWOC)系统的通信性能。

3.ST-MISO-UWOC系统模型描述

  • 阵列发射机:由5个相同激光源组成,中心光源与接收机距离为R,其余4个激光源均指向接收机中心且具有相同的指向角θ。所有激光源分布在以接收机中心为球心、半径为R的球面上。

  • 信号传输:各激光源发射的已调光信号通过水下无线光信道传输至接收机,合成信号经光电探测器转换为输出电流,再通过滤波器处理得到信号,最终经信号判决模块完成信息恢复。

4.系统传输特性分析

  • 光信号电场:激光源发射出的光信号电场表示为E(z, t) = Am(t)cos(ωt),其中A c是载波的幅度,m(t)是调制信号,ω是载波光的角频率。

  • 噪声影响:水下环境存在湍流效应,采用双Gamma-Gamma分布表征水体中强湍流对光信号的衰减特性。接收端光信号受到背景辐射噪声与接收机热噪声的共同影响,建模为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

  • 性能指标:分析了误码率(BER)、接收光功率和Q因子等关键性能指标。

4.系统模型仿真结果与分析

  • BER特性与判决时刻稳定性:在相同信噪比条件下,ST-MISO-UWOC系统的误码率显著低于T-MISO-UWOC系统,且最佳判决时刻稳定性更优。

  • 数据速率适应性:ST-MISO-UWOC系统在高速数据传输场景下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 接收光功率与传输距离的关系:在相同传输距离时,ST-MISO-UWOC系统始终保持更高的接收光功率,能够实现更远的有效传输距离。

6.结论与验证

  • 结论:采用球面激光阵列设计的ST-MISO-UWOC系统可显著提升UWOC质量,有效降低系统误码率并延长通信距离。

  • 验证: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验证了ST-MISO-UWOC系统在误码性能、时序稳定性、数据速率适应性和接收光功率等方面的优势。

文件通过详细的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展示了ST-MISO-UWOC系统在水下无线光通信中的优越性能,为水下高速数据传输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