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曹明华,邓浩,张悦,等. 基于DPPM的激光雷达通信测距一体化方案[J]. 光通信技术,2024,48(5):1-7.
曹明华1,邓 浩1,张 悦1,张 霞2,3,姚瑞芳1
(1.兰州理工大学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兰州 730050; 2.聊城大学 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3.山东省光通信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 聊城 252000)
【下载PDF全文】 【下载Word】摘要:针对激光雷达系统建设成本高和测量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脉冲位置调制(DPPM)的激光雷达通信测距一体化方案。该方案通过使用DPPM的不同脉冲时隙位置来表示通信和测距帧信息。接收机可以根据脉冲时隙位置解调出通信信号,并通过飞行时间测距模块实现测距功能。此外,为了应对回波信号的低信噪比(SNR)问题,使用脉冲累加算法对回波信号进行组帧处理以提高回波信号的SNR。最终,通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搭建了该通信测距一体化系统并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能在300 cm的范围内实现平均测距误差为±2.04 cm的测距功能,而且还能同时达到5 Mb/s的通信速率。
关键词:差分脉冲位置调制;激光雷达;通信测距一体化;飞行时间法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5561(2024)05-0001-07
DOI:10.13921/j.cnki.issn1002-5561.2024.05.001
AI全文阅读精要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基于差分脉冲位置调制(DPPM)的激光雷达通信测距一体化方法,以下是对文件核心内容的总结:
研究背景与意义:
针对激光雷达系统频谱利用率低和功耗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DPPM调制的激光雷达通信测距一体化方案。
该方案旨在提高系统性能,简化系统结构,减少设备数量,并满足集成传感与通信(ISAC)系统的需求。
系统结构与原理:
系统通过DPPM调制技术,利用脉冲时隙位置的不同来代表通信数据和测距帧信号。
接收机根据脉冲时隙位置解调出通信信号,并通过飞行时间(TOF)法实现测距功能。
采用脉冲累加算法处理回波信号,提高信噪比,解决低信噪比问题。
硬件电路设计:
脉冲光发射电路:包括DPPM调制电路、D/A转换器、运算放大器、信号比较器及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通过FPGA处理器控制,实现数字调制信号的模拟转换和激光脉冲的精确发射。
脉冲光接收电路:包括雪崩光电二极管(APD)、跨阻放大器(TIA)、信号比较器、数据采集器和DPPM解调器。APD将光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TIA转换为电压信号,并通过FPGA进行数据处理和解调。
仿真分析与实验测试:
使用ModelSim和Matlab进行仿真分析,验证DPPM调制与解调、数据接收模块、测距模块及脉冲累加算法的功能和性能。
仿真结果表明,DPPM调制在不同湍流信道和通信距离下的误码率表现,以及脉冲累加算法对信噪比的提升效果。
实验测试通过FPGA开发板搭建系统,实现5 Mb/s的通信速率和300 cm范围内的平均测距误差为±2.04 cm。
测距模块与脉冲累加算法:
测距模块通过记录高脉冲之间的时隙数量完成测距,采用粗计数加细计数的方法提高测距精度。
脉冲累加算法通过多次采样和累加回波信号,提升信号信噪比,减少噪声干扰。
实验结果与对比:
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实现高精度测距和稳定通信。
与基于脉冲间隔调制(DPIM)的时间数字转换器(TDC)测量方法相比,该系统在测距精度上有所提升。
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DPPM调制技术实现了激光雷达通信测距一体化系统,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和系统性能。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优化算法和系统结构,提高系统实时性和稳定性,拓展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