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卫飞龙,李兴广,崔炜,等. 基于辅助标记的单LED信标可见光定位系统[J]. 光通信技术,2020,44(8):43-48.

基于辅助标记的单LED信标可见光定位系统

卫飞龙,李兴广*,崔 炜,田旭宇

(长春理工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长春 130022)

【下载PDF全文】 【下载Word】

摘要:针对室内可见光定位(VLP)一般需要多个发光二极管(LED)信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个LED信标和单个互补金属氧化物(CMOS)传感器的高鲁棒性三维VLP系统。使用额外标记且可调制的LED信标作为VLP系统的发射器,CMOS传感器作为接收器,采集到的图像被视为一个带有几何特征的椭圆。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特征提取与椭圆光斑解调以识别预定信息,结合单目测距和到达角(AOA)算法求解出待定位点的位置坐标。通过实验评估了VLP系统的性能,在1.8 m× 1.8 m× 2 m的区域内平均定位精度为9.7 cm,置信度为80%时可实现13.1 cm的定位误差。

关键词:可见光定位;单发光二极管信标;互补金属氧化物传感器;三维定位

中图分类号:TN929.1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002-5561(2020)08-0043-06

DOI:10.13921/j.cnki.issn1002-5561.2020.08.011

0 引言
       为满足室内定位需求,无线网络(WiFi)、紫蜂(Zig-Bee)、蓝牙和超宽带(UWB)等射频定位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其中大多数定位方法不能提供较高的定位精度,且有抗电磁干扰小、较依赖额外设备导致成本略高的问题,不能满足大规模应用的需求[1]。基于发光二极管(LED)的可见光定位(VLP)技术是在可见光通信(VLC)的基础上利用LED信标的位置及其发出光信号所携带的信息对目标接收器进行定位的,具有成本低、无需频谱许可和无射频电磁干扰等优点[2],加上LED的广泛使用,VLP技术在室内定位和导航中越来越流行。
  在相关研究中,接收端采用光电检测器(PD)的定位方法因多径效应的影响而易受外界干扰,而采用互补金属氧化物(CMOS)传感器的定位方法在理想定位环境下表现优秀。通常,VLP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射频定位没有区别,因此大多数VLP系统需要至少3个LED信标来进行定位。文献[3]中利用双目摄像头和4个LED信标组成定位系统,提供了8.5 cm的定位精度,然而当LED信标数量不够时,其性能较差甚至无法定位。文献[4]提出了一种基于3个LED信标和1个倾斜CMOS传感器的改进VLP算法,使CMOS传感器倾斜适当的角度,保证其能够接收LED信标更多的信号,提高系统的定位精度,通过成像平面生成的LED信标图像的几何关系计算待定位点的位置。但是,该算法存在CMOS传感器只能接收1个LED信标的情 况[5],无法适用于大多数VLP算法。最近,学者们开始关注1个LED信标情况下的VLP算法。部分学者提出使用1个LED信标和4个接收器[6]或多个接收器[7]来进行单LED定位,在理想情况下能够提供厘米级的定位精度。但是,该方法容易受到环境光多径效应的干扰,鲁棒性差,且接收器需要额外设计与高精密制作,成本较高。文献[8]提出了一种通过手机摄像头采集LED信标在地面反射光的定位方法,在一个光源下能够实现23 cm的定位精度,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地面平滑度不够,难以定位,局限性较大。文献[9]提出了一种惯性测量单元(IMU)和CMOS传感器融合的VLP算法,在垂直高度为2 m的情况下平均定位误差为16 cm,该算法虽然拥有较高的定位精度,但是IMU测量数据不连续,会存在数据丢失的情况,且会通过IMU引入额外的误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单光源的高精度和高鲁棒性VLP系统。

4 结束语
        鲁棒性和定位精度是VLP系统的重要性能指标,如何在一个LED信标的情况下进行3D定位并保证较高的定位精度对VLP系统至关重要。本文以室内VLC系统为背景研究了提高VLP系统鲁棒性和定位精度的算法,提出了单LED信标和单CMOS传感器的VLC系统。通过实验对提出的单LED信标VLP系统性能及定位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1.8 m× 1.8 m× 2 m的区域内平均定位精度为9.7 cm,置信度为80%时可实现13.1 cm的定位误差,证实了所提算法能在单LED信标下进行定位和拥有较高的定位精度。由于室内LED信标的广泛部署,需要定位的室内环境中通常自带基站,不需要额外安装。因此,基于可见光的定位算法明显优于其它定位算法,其中又以本文提出的单LED信标定位算法更优。基于该算法的VLC系统具有低成本、高鲁棒性和高精度的优势,在大型商场、医院有着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