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邓健志,徐铭君,唐超尘. 可见光色分复用通信系统研究与实验[J]. 光通信技术,2024,48(5):14-19.
邓健志1,2,徐铭君1,唐超尘3
(1.桂林理工大学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2. 桂林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3.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嵌入式技术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广西 桂林 541004)
【下载PDF全文】 【下载Word】摘要:针对单色光通信不便用于照明、普通白光通信频谱利用率较低的问题,设计了一个可见光色分复用通信系统。该系统在保持发光二极管(LED)正常照明功能的同时,还具备信息传递功能。在发送端,采用3种具有固定波长的LED进行调制;在接收端,使用与发送端波长相匹配的窄带滤光镜来分离各个信道的光信号。分离后的光信号经由单片光电二极管转换成电信号,这些电信号再经过与预设阈值的比较后,被微控制器接收并解码。测试结果表明:接收端的窄带滤光镜能有效区分来自3个特定波长LED的广播信号;当发送速率低于50 kHz时,眼图效果良好,能够实现稳定的通信;但当发送速率提升至50 kHz以上时,图像会出现错误色块和偏移失真。
关键词:可见光通信;色分复用;窄带滤光镜;脉冲相位编码
中图分类号:TN92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5561(2024)05-0014-06
DOI:10.13921/j.cnki.issn1002-5561.2024.05.003
AI全文阅读精要
这篇主要介绍了可见光色分复用通信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其核心要点总结如下:
系统背景与意义:
针对问题:单色光通信照明不足,普通白光通信频谱利用率低。
系统意义:设计可见光色分复用通信系统,兼顾照明与通信功能,提升频谱利用率。
系统总体设计:
设计目标:在保持LED正常照明的同时,实现信息传递功能。
硬件组成:发送端(包括MCU、可见光发送电路、显示屏等)和接收端(包括MCU、显示屏、接收电路等)。
光源选择与调制方式:
光源类型:选择三单色LED(红、绿、蓝),波长分别为450 nm、500 nm、600 nm。
调制技术:采用脉冲相位编码(PPM),通过控制高电平时长来传输信号,减少对亮度的影响。
接收端设计:
光电转换:使用OPT101单片光电二极管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信号放大与比较:通过跨阻放大器放大信号,并与预设阈值比较,确定接收到的比特值。
窄带滤镜:选用与LED中心波长匹配的窄带滤镜,分离不同信道的光信号。
系统控制与数据流:
MCU控制:发送端与接收端均使用STM32F407型MCU进行信号处理与控制。
数据存储:采用SD卡作为数据存储设备,记录发送与接收的数据。
数据流程:发送端读取数据,编码后发送;接收端解码并存储数据,进行误码率检测。
实验测试与结果:
可行性测试:在10 KHz频率下,成功实现3路色分复用通信,各信道波形清晰。
串扰测试:在暗箱环境中测试,发现轻微串扰但可通过波形整形消除。
眼图测试:随着通信速率增加,眼图张开度减小,误码率上升。50 KHz以下误码率较低,超过90 KHz时系统无法稳定工作。
图片传输测试:发送速率低于25 KHz时图片无失真,超过50 KHz时出现错误色块和偏移失真。
系统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提升频谱利用率,兼顾照明与通信功能,适用于室内短距离无线通信。
局限性:高速率通信时误码率上升,需进一步优化光源、调制方式及接收电路。
未来展望:
研究方向:探索更高效的调制编码技术,优化光源与接收电路,提高系统稳定性与传输速率。
应用前景:该系统在智能家居、室内定位、水下通信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