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何万才,耿敏明,冯瑶,等. 应用于C波段的二维光栅耦合器的设计与优化[J]. 光通信技术,2023,47(4):8-14.

应用于C波段的二维光栅耦合器的设计与优化

何万才1,2,耿敏明1,2,3,4*,冯 瑶1,2,赖明彬1,2,刘 嫱1,2,3,张振荣1,2,3

(1.广西大学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南宁 530004;2.广西多媒体通信与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04; 3.广西高校多媒体通信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04;4.广西信息科学实验中心,广西 桂林 541004)

【下载PDF全文】 【下载Word】

摘要:针对二维光栅耦合器存在耦合效率低、偏振相关损耗大、结构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于C波段的基于绝缘体上硅(SOI)材料的新型二维光栅耦合器,该耦合器由具有45°倾角的四孔交错菱形刻蚀晶胞单位周期排列组成,采用倾斜耦合方式对耦合器的周期、刻蚀深度、刻蚀圆孔的相对位置、刻蚀圆孔半径进行优化,并对其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耦合器在1 540 nm处耦合损耗低至-2.4 dB,C波段的偏振相关损耗低于0.2 dB, 1、3 dB工作带宽分别是36、58 nm。

关键词:二维光栅耦合器;倾斜耦合;耦合效率;偏振相关损耗;绝缘体上硅;温度不敏感

中图分类号:TN252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002-5561(2023)04-0008-07

DOI:10.13921/j.cnki.issn1002-5561.2023.04.002

0 引言

      绝缘体上硅(SOI)对光信号具有较强的束缚能力,并且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制造技术兼容,是实现大规模光子集成或光电混合集成的理想平台,市面上已出现多种基于SOI的高性能无源光器件,比如光滤波器、光开关、光耦合器等[1-2]。其中,光耦合器是连接片外光源和片上器件的重要桥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典型的SOI光波导的横截面积是500 nm×220 nm,标准单模光纤的模场直径是10 μm,两者的形状和尺寸均存在较大偏差,若两者直接进行光信号交换,会产生严重的模式失配损耗和耦合损耗,影响系统性能。为了提高SOI光波导器件的实用性,需要设计高性能的光耦合器,如反向锥形边缘耦合器和光栅耦合器。其中,光栅耦合器具有位置灵活、对准容差大、无需界面抛光工艺等优势,因而可以进行晶片级的测试,同时降低成本。一维光栅耦合器因具有较高的耦合效率而被广泛使用和研究[3]。然而,一维光栅耦合器的耦合效率与输入信号的偏振态相关,即在不同偏振模式之间存在显著的双折射现象,会引起较大的偏振相关损耗(PDL),限制了一维光栅耦合器的应用场景。为了实现偏振无关特性,文献[4-5]设计了新型的一维光栅耦合器,但由于SOI光波导本身存在显著的双折射效应,且SOI光器件通常工作在单一偏振模式下,增加了设计的复杂性和增大了器件尺寸。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献[6-7]提出了二维光栅耦合器(2D-GC)。2D-GC可以耦合光纤模式中的任意偏振光,将P偏振和S偏振转换成2个相同的波导偏振模式(如TE模式)。文献[8-9]提出了二维光栅的垂直耦合方案,但是该方案会引起严重的二阶反射,二阶反射会对器件性能造成影响,因此基于二维光栅的垂直耦合方案的应用受到限制。为了避免二阶反射,最直接的办法是采用二维光栅的倾斜耦合方案[11-13],但是该方案会产生较大的PDL。为了减少PDL,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优化方案,包括使用相移器的有源方案[10]、优化光栅单元的刻蚀图案[11-12]、采用倾斜光栅单元阵列[13]等。其中,随着制造精度的提高,优化光栅单元的刻蚀图案成为了一种广泛采用的解决方案。虽然这些方案优化了2D-GC在C波段(1 530~1 565 nm)的PDL和耦合损耗,但依然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本文提出一种应用于C波段的基于SOI材料的新型2D-GC,通过引入和优化多维度的设计参数,有效降低2D-GC的耦合损耗和PDL。

3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C波段的2D-GC,由四孔交错菱形排布的晶胞单元周期排列构成。分别对所提2D-GC的光栅周期p、圆孔刻蚀深度Hetch、刻蚀圆孔的相对位置d1和d2、刻蚀圆孔半径r1和r2进行了优化,有效降低了2D-GC的耦合损耗和PDL。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2D-GC在1 540 nm处的耦合损耗为-2.4 dB,C波段的PDL低于0.2 dB,1、3 dB带宽分别是36、58 nm,且温度对2D-GC 的CL和PDL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