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常乐瑶,王慧琴,李家祥,等. 多通道片上微纳波分解复用器的智能逆设计[J]. 光通信技术,2024,48(6):40-45.

多通道片上微纳波分解复用器的智能逆设计

常乐瑶,王慧琴*,李家祥,董美彤,杨浩基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数理与统计学院,上海 201620)

【下载PDF全文】 【下载Word】

摘要:为获得超小超密集的波分解复用器,提出多通道片上微纳波分解复用器的智能逆设计方法,引入序列二次规划(SQP)算法和有限元法(FEM),辅以插值、整形和二值化等技术手段,实现从功能需求到具体结构的逆向设计。通过该方法,成功设计出多种类型的波分解复用器,并对它们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波分解复用器在尺寸、传输效率和消光比等方面均表现出色。

关键词:序列二次规划算法;逆向设计;片上集成;波分解复用器

中图分类号:O436; TN929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002-5561(2024)06-0040-06

DOI:10.13921/j.cnki.issn1002-5561.2024.06.008

全文阅读精要


  1. 研究背景与动机

    • 传统波分解复用器(如阵列波导光栅)在光纤通信中应用广泛,但尺寸较大。

    • 随着光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传统设计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科技对高集成度、超小尺寸及高性能的需求。

    • 智能逆向设计方法应运而生,成为设计领域的主流趋势。

  2. 研究目的

    • 通过引入序列二次规划(SQP)算法,设计超小超密集的波分解复用器。

    • 提供一种片上微纳器件设计的新思路,满足尺寸小、插损低、稳定性好的要求。

  3. 设计方法与原理

    • 使用SQP算法结合有限元法进行结构优化,通过梯度惩罚因子使离散介质梯度化。

    • 辅以插值、整形和二值化等技术手段简化结构,移除过渡介质,实现界面介质的二值化。

    • 设置全局优化目标函数,通过调整调节系数保证各输出端竞争均衡。

  4. 设计结果与性能分析

    • 设计了密集树形四通道波分复用器,尺寸为1.5 μm × 1.8 μm,分束波长为800、900、1000、1100 nm,平均传输效率达到83.3%。

    • 设计了异向输出四通道波分复用器,尺寸为1.5 μm × 1.5 μm,分束波长为790、890、990、1090 nm,平均传输效率为81.2%。

    • 设计了十字型三通道波分复用器,尺寸为1.5 μm × 1.5 μm,分束波长为770、870、970 nm,平均传输效率为87%。

    • 设计了T型双通道波分复用器,尺寸为1.5 μm × 1.5 μm,分束波长为790、810 nm,传输效率均为100%。

  5. 性能优势

    • 所有设计的波分复用器尺寸均为目前报道中最小的,且性能达到或超过同类波分器。

    • 器件内部精细结构的粒度大约在百纳米量级,远低于当前硅片蚀刻工艺的精度要求。

    • 设计方法突破了传统设计方法的局限,对硬件需求较低,鲁棒性好,适用于片上集成光路。

  6. 应用前景

    • 该智能逆设计方法为微纳光子器件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有望推动光子芯片技术的发展。

    • 设计出的波分复用器在光通信、光学传感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