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孙君妍,王宁,张博,等. 800 Gb/s 2×FR4硅光模块技术方案[J]. 光通信技术,2025,49(4):8-13.
孙君妍1,王 宁2,张 博2,陈宏刚2
(1.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武汉 430074;2.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 430205)
【下载PDF全文】 【下载Word】摘要:为满足人工智能(AI)算力爆发对数据中心高速互连的迫切需求,提出一种800 Gb/s 2×FR4硅光模块技术方案。介绍了该光模块的组成单元,通过采用集成多路复用器(MUX)的硅光调制器芯片、氮化硅波导级联马赫-曾德尔干涉仪(MZI)复用结构和行波电极设计,实现8×100 Gb/s四电平脉冲幅度调制(PAM4)信号的高效调制与复用。测试结果表明:硅光芯片的3 dB带宽大于30 GHz,损耗约为-9~-12 dB,光模块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协议的规定,性能优异。
关键词:硅光芯片;波分复用;800 Gb/s硅光模块;数据中心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5561(2025)04-0008-06
DOI:10.13921/j.cnki.issn1002-5561.2025.04.002
研究背景与动机:
随着AI和智能计算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的数据流量呈指数级增长,传统三层拓扑架构面临成本上升和时延增加的问题。
扁平化的叶脊拓扑架构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但对高速互连的要求更高,800 Gb/s 2×FR4光模块成为最优解决方案。
传统光模块因成本高、集成度低和制造工艺复杂等缺点,难以满足当前需求,硅光模块凭借低成本、高集成度和低能耗等优势成为主流选择。
技术方案概述:
提出了800 Gb/s 2×FR4硅光模块技术方案,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单元(DSP)、控制单元、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四个核心部分。
发射单元采用硅光技术,核心为硅光芯片,通过集成多路复用器(MUX)的硅光调制器芯片、氮化硅波导级联马赫-曾德尔干涉仪(MZI)复用结构和行波电极设计,实现高效调制与复用。
EML技术方案与不足:
EML技术方案基于电吸收调制原理,通过激光器和调制器的协同工作实现高速光信号调制。
EML技术方案虽然实现了激光器与调制器的高度集成,但工艺精度要求高,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且对温度变化敏感,需依赖温控措施维持性能稳定,增加了系统复杂度和功耗。
硅光技术方案优势:
硅光技术方案基于成熟的硅基半导体工艺,具备高集成度、低功耗和可控成本等优势。
发射单元采用硅光芯片,激光器数量从8个减少到4个,且无需温控电路,进一步降低了功耗和成本。
硅光芯片支持8通道并行调制,单通道速率达100 Gb/s(PAM4),满足至少2 km的光信号传输需求。
硅光芯片设计原理:
硅光芯片采用标准130 nm CMOS工艺在SOI衬底上制造,集成了光耦合器、光分束/合束器、电光调制器、监控探测器(MPD)和复用器等关键功能模块。
光耦合器采用边缘耦合器设计,耦合效率高,工作波长带宽宽,偏振相关损耗低。
分束器采用2×2定向耦合器结构,实现宽工作波长内的低损耗分光。
硅光调制器采用载流子耗尽型电学结构,基于MZI架构实现高速相位调制,行波电极设计实现35 GHz以上的3 dB带宽。
封装与性能测试:
芯片采用光纤对准耦合封装,通过调整光纤位置使MPD和输出光功率达到最大后点胶固化。
测试结果表明,硅光芯片在1265~1355 nm波段实现了优异的波长复用功能和光谱稳定性,3 dB带宽超过30 GHz,满足单波长100 Gb/s PAM4要求。
光模块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协议规定,具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和通道一致性。
性能表征与结论:
通过测试发射端与接收端的指标评估光模块性能,样品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各项参数均满足IEEE 802.3df和MSA协议标准。
实验结果表明,该硅光调制器芯片能够满足单波100 Gb/s调制应用,光模块性能优异,为数据中心的演进提供了集成化硅光解决方案。
文件最后列出了参考文献,涵盖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标准协议,为技术方案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