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柳淘,郜洋,郭慧杰,等. 高双折射类椭圆纤芯光子晶体光纤设计与分析[J]. 光通信技术,2021,45(4):48-53.
柳 淘1,郜 洋1,郭慧杰1,张克非2*
1. 西南科技大学 理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2. 西南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下载PDF全文】 【下载Word】摘要:为了改善传统光纤灵敏度低、损耗高和非线性效应不易控制的问题,设计一种新型高双折射、低损耗和高非线性的类椭圆纤芯光子晶体光纤(PCF)结构。基于全矢量有限元法,通过COMSOL分析研究了光纤端面的空气孔直径和位置对双折射、限制损耗、模场特性和非线性等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PCF结构在波长为1.550 μm处的双折射率达1.918×10-3,x和y极化偏振方向的限制损耗分别为Lcx=1.6×10-3 dB/km和Lcy=8.0×10-4 dB/km,非线性系数达到9.4 km-1W-1,且满足单模传输,实现了高质量、高精度的光信号传输与传感。
关键词:光子晶体光纤;高双折射;全矢量有限元法;限制性损耗
中图分类号:TN2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5561(2021)04-0048-06
DOI:10.13921/j.cnki.issn1002-5561.2021.04.010
0 引言
光子晶体光纤(PCF)结构设计灵活,导光机制奇特,具有高双折射、高非线性、低损耗和大模场面积等优点,成为目前国内外传感领域的研究热点[1-2]。PCF的空气孔和背景材料间具有一定的折射率差,通过改变空气孔形状、大小和位置,可形成双折射效应。若光纤中2个互相垂直的偏振模式的有效折射率差值的绝对值大于1×10-4,则这2种偏振模式是彼此简并且可分离的,可以实现低串扰、可分辨的传输要求。基于此,高双折射的PCF在保偏特性和传输传感等领域被广泛应用[3]。
2015年,T. Yang等人[4]对PCF的纤芯和包层进行设计并引入非对称结构实现高双折射,在类熊猫型PCF的纤芯区域设计3个非对称的小空气孔,实现了波长在1~2 pm范围内具有10-2量级的高双折射。2016年,Jie Hart等人[5]提出了一种碲酸盐玻璃复合芯PCF,在1.550 μm波长处得到了0.119的高双折射率,非线性系数高达3.42 W-1/m。2018年,Chen y等人[6]提出了将空气孔以非周期性排列在包层中的光子准晶体光纤结构,将可控的双折射引入光纤芯,最终在
1.550 μm波长处获得了1.5×10-2的双折射率。同年,Islam M S等人[7]通过引入方形空气孔提出一种限制性损耗低至1.7×10-9 dB/m的PCF,其双折射率为2.8×10-3。2019年,Saha R等人[8]设计了一种在波长为1.550 μm处具有高双折射的PCF,双折射率为2.75×10-2,负色散达-540.67 ps/(nm·km),但其限制性损耗仅为10-3 dB/m量级。同年,桂奉继等人[9]设计了一种新型非对称结构的高双折射PCF,可提供1.70×10-2的高双折射率,且限制损耗保持10-5 dB/km。2020年,赵丽娟等人[10]设计了一种光纤包层包含6个由不同形状空气孔组成的轴对称三角晶格,并在中间沿x轴引入一排大小不同的椭圆空气孔的PCF结构,在波长为1.550 μm处获得双折射率高达3.618×10-2、限制性损耗仅为1.999×10-14 dB/m。同年,张怡等人[11]设计了一种椭圆双芯、包层为三角晶格排列的PCF,实验证明了在波长为1.550 μm处光纤基模的双折射率达4.343×10-2,限制损耗低至8.242×10-9 dB/km。
综上所述,通过灵活设计PCF的结构,能够很好地体现双折射效应,并且使其拥有更加丰富的光学特性。但光纤结构复杂和目前制造工艺难以突破,设计光学性能优良并且结构简单的PCF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全内反射型PCF[12](TIR-PCF),本文设计一种具有高双折射、高非线性和低损耗的类椭圆纤芯PCF结构。
3 结束语
本文设计了一种高双折射、高非线性和低损耗的类椭圆形纤芯PCF结构,分析了该PCF类椭圆纤芯的空气孔直径以及位置对双折射、限制损耗、模场面积与非线性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纤芯周围的空气孔直径、空间位置及传输波长对有效折射率有较大影响,增强了双折射效应。与传统光纤传感相比,本文设计的PCF结构可实现高质量、高精度的光信号传输与传感,其单元尺寸可达到微米级,且易于集成。
本文对PCF纤芯结构的灵活设计,有效提高了纤芯与包层的折射率差,能更好地限制能量在纤芯中传输,减小了纤芯区域的有效模场面积,从而提高了非线性系数。在未来的非线性应用、通信行业具有更高的市场价值和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