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王浩,高绪敏,胡泽锋,等. 可见光无线传能通信一体化芯片[J]. 光通信技术,2023,47(1):25-30.

可见光无线传能通信一体化芯片

王 浩,高绪敏,胡泽锋,张晨辰,王永进*

(南京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南京 210003)

【下载PDF全文】 【下载Word】

摘要:为了解决水下环境中物联网感知终端的能源供给难题,利用氮化镓量子阱二极管的多功能光电特性,采用兼容的制造工艺,在同一块氮化镓芯片上集成能源、照明、通信和感知等器件,在器件之间实现互联,制备出氮化镓能源通信感知一体化芯片,并对该芯片进行了可见光无线传能和通信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芯片能够吸收外界的光脉冲信号并产生稳定的信号输出,且信号发射速率能够达到1 Mb/s,具有中继通信的潜力;在水下环境中该芯片也能实现能源的采集与信号 通信。

关键词:量子阱二极管;通信感知一体化;中继光通信;能源自供给;生物可穿戴设备

中图分类号:TN256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002-5561(2023)01-0025-06

DOI:10.13921/j.cnki.issn1002-5561.2023.01.005

0 引言

    近十年来,物联网(IoT)已成为一项极具发展潜力的新技术[1-4],得到了各国政府、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甚至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化战略中都有它的身影。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资源枯竭等问题,人们已经开始把目光投向未知的海洋,大力发展海洋勘探、海洋遥感等水下技术[5-6]。IoT技术的进步和对海洋探索的深入,导致了水下连接设备数量的爆发式增长。由海洋传感器、水听器、水下摄像机等水下设备组成的水下物联网(IoUT)概念也随之被提出[7-9]。现有的水下通信系统大多采用光或声作为传输媒介[10-11],通信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电量损耗,对于水下设备来说,维护和更换电池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延长电池寿命是IoUT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12-14]。

氮化镓材料具有直隙宽禁带的特点,是短波长发光器件的理想材料,且通过制备InGaN/GaN多量子阱可以使发光二极管(LED)器件内量子效率超过90%,是最节能的光源之一。基于氮化镓基量子阱二极管的发光探测共存的物理现象,可将具有相同量子阱结构的量子阱二极管器件制备在同一块芯片上,利用此芯片可通过光伏效应将光转换为不同形式的电信号的特性[15-17],并借助成熟的兼容工艺,可在单晶片上同时集成发光、探测、能量采集等器件,从而实现器件的小型化。

    基于以上特点,氮化镓材料的光电器件在水下物联网这一领域具有广阔前景。因此,本文提出氮化镓能源通信感知一体化芯片。


4 结束语

    针对水下环境中物联网感知终端的能源供给难题,本文基于氮化镓量子阱二极管的多功能光电特性,通过联合使用MGOS工艺与已有的GaN LED制造技术,将能源、照明、通信和感知等器件集成到单片芯片上,实现了无线能量采集和光通信共存的特性;使用沉积SiO2/TiO2 DBR钝化层形成防水包装的方法,保护器件之间的金属连接线,有效地解决了水下器件能源自供给问题。这些小型化、可穿戴的MGOS体系结构无需复杂的外部电路就能实现多种功能。

    氮化镓能源通信感知一体化芯片解决了水下设备的能源限制问题,将其应用在可见光中继通信、水下传感器、水生动物穿戴光电系统[19-22],对于水下物联网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