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李小鹏,熊太平,崔更申,等. 面向HDMI2.1协议的高速双通道并行16b/18b编码器设计[J]. 光通信技术,2025,49(4):46-58.

面向HDMI2.1协议的高速双通道并行16b/18b编码器设计

李小鹏1,2,熊太平1,2*,崔更申2,吴明军1,2,曾必诚1,2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图像图形与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广西 桂林 541004;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南宁研究院, 南宁 530000)

【下载PDF全文】 【下载Word】

摘要:为了满足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2.1协议对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并解决传统16b/18b编码器因运行差异(RD)依赖导致的延迟问题,提出了一种高速双通道并行16b/18b编码器设计方案。通过引入快速RD生成模块和双通道并行冗余架构,优化了编码流程,实现了真正的并行编码,并基于Xilinx Zynq UltraScale+ MPSoC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平台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400 MHz时钟频率下,编码器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4.4 Gb/s,且资源占用率低(Block RAM占比62.5%),功耗仅为2.636 W;该设计显著降低了编码延迟,并保持了稳定的线性时延特性。

关键词:16b/18b编码;多通道编码器;双通道并行编码器;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

中图分类号:TP391;TN91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002-5561(2025)04-0046-07

DOI:10.13921/j.cnki.issn1002-5561.2025.04.008

1.研究背景与动机

  • HDMI2.1协议:随着4K8K超高清电视的普及,HDMI论坛公司推出了HDMI2.1协议标准,传输速率从HDMI2.018 Gb/s提升至48 Gb/s

  • 编码方案选择:HDMI2.1协议选择16b/18b作为其编解码方案,因其传输效率为89%,时延与复杂度较为均衡。

  • 现有问题:传统16b/18b编码器存在因运行差异(RD)依赖导致的延迟问题,且倍频设计受限于芯片性能,难以适用于高复杂度编解码器。

2.16b/18b编码技术原理

  • 分组编码:将输入的16位数据拆分为高9位和低7位两组数据,分别转换为10位和8位的编码输出。

  • RD转换原理:编码过程中,RD状态根据当前编码单元的D值进行更新,以避免数据流中出现连续9“1”“0”的情况,提升接收端数据恢复的准确性和系统传输可靠性。

3.高速双通道并行16b/18b编码器设计

  • 快速RD生成模块:引入快速RD生成模块,通过预建的输入数据、输出数据与RD变换的对应关系表,实现16位输入数据到18位编码数据及更新后RD值的直接输出,提高编码效率,降低时钟延迟。

  • 双通道并行冗余架构:设计双通道并行冗余编码器,通道1放入1个编码电路,通道2放入2个编码电路,分别输入固定的RD-RD+,实现真正的并行工作,降低延迟。

4.实验验证与结果

  • 实验平台:基于Xilinx Zynq UltraScale+      MPSoC FPGA平台进行实验验证。

  • 性能指标:在400 MHz时钟频率下,编码器实现14.4 Gb/s的数据传输速率,资源占用率低(Block RAM占比62.5%),功耗仅为2.636 W

  • 稳定性与可靠性:编码器延迟抖动性测试表明,FPGA编码器始终保持恒定的处理延迟,展现出优异的时序稳定性;编码器延迟与数据长度相关性测试表明,FPGA编码器的处理延迟与数据长度保持严格的线性关系。

5.资源占用与功耗分析

  • 资源占用:编码器主要占用Block RAM资源,未使用数字信号处理(DSP)资源。

  • 功耗分析:总功耗为2.636 W,其中动态功耗2.185 W,静态功耗0.451 W。移除处理系统端时钟信号后,动态功耗降至0.029 W

6.结论与展望

  • 研究成果:提出的编码器设计方案显著降低了编码延迟,保持了稳定的线性时延特性,完全满足HDMI2.1协议的传输要求。

  • 应用前景:将该编解码器与ZU4EV芯片的GTH资源相结合,可构建完整的HDMI2.1物理层解决方案。

文件通过详细的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展示了该编码器设计方案在高速数据传输领域的优越性和实用性,为HDMI2.1协议的高带宽需求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