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孙皓,杜俐洁,何荣希. TWDM-PON中基于网络编码的动态波长带宽分配算法[J]. 光通信技术,2021,45(11):23-30.

TWDM-PON中基于网络编码的动态波长带宽分配算法

孙 皓,杜俐洁*,何荣希

(大连海事大学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下载PDF全文】 【下载Word】

摘要:在无源光网络(PON)中应用网络编码(NC)可以更好地解决带宽需求问题。针对时分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TWDM-PON)提出一种基于NC的动态波长带宽分配(DWBA)算法,该算法综合考虑光网络单元(ONU)的往返时间(RTT)、编码ONU组的带宽需求以及引入NC后的排队时延,动态调整编码ONU组的调度顺序,并按可上传时间的先后顺序选择多个波长,尽早上传编码ONU组的数据分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降低排队时延和端到端时延,提高网络吞吐量。

关键词:无源光网络;时分波分复用;网络编码;动态波长带宽分配;往返时间

中图分类号:TN929.18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002-5561(2021)11-0023-08

DOI:10.13921/j.cnki.issn1002-5561.2021.11.005

0 引言

       时分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TWDM-PON)作为下一代无源光网络(NG-PON2)的主要解决方案,融合了时分复用PON(TDM-PON)和波分复用PON(WDM-PON)二者的优势,更好地解决了用户带宽高速增长的难题,已得到业界极大的关注[1]。动态波长带宽分配(DWBA)算法是影响TWDM-PON资源利用率的关键,不少文献[2-3]都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传统DWBA算法的核心是如何依据光网络单元(ONU)的上行带宽需求,同时考虑各个ONU的往返时间(RTT)差异性来合理安排ONU的调度顺序,并进行波长选择和带宽分配。但是,随着社会网络应用和对等(P2P)通信的迅速增长,即时通信、音频/视频会议、P2P文件传输和智能电网数据交换等新应用的出现,导致PON中ONU间数据通信的需求不断增加[4-5],这些本地P2P业务的发展给网络的带宽资源带来很大负担。与传统通信业务不同,P2P通信需要将ONU的P2P业务通过光线路终端(OLT)下行传输给相互通信的目的ONU,在网络中产生双向流量,这无疑会加剧PON中下行方向的带宽瓶颈现象。为了应对PON中ONU本地P2P业务的急速增长,文献[5-10]将网络编码(NC)引入TDM-PON中,有效提高了网络吞吐量,减少了数据分组的传输时延。

  然而,上述文献用到的动态带宽分配(DBA)算法仅针对引入NC的TDM-PON,通过改进算法提升吞吐量、数据分组时延和丢包率等性能。与TDM-PON不同,TWDM-PON支持多个波长信道,ONU可在任意波长信道上传数据,其DWBA算法不同于DBA算法,在为ONU授权带宽时需同时考虑波长选择和时隙分配。因此,上述考虑NC的DBA算法不能直接用于TWDM-PON,需要重新探讨结合NC的DWBA算法。目前,只有文献[11]将NC引入TWDM-PON,建立了一种节能的P2P通信结构,通过OLT处的自适应链路速率(ALR)功能模块监视数据分组下行到达速率,并根据设定的阈值只选择在TDM-PON模式下使用NC。文献[12]将NC引入WDM-PON中,以解决光成本较高和波长资源短缺的问题。但目前还未见文献涉及TWDM-PON中引入NC的DWBA算法研究。

  针对TWDM-PON传输的P2P业务,本文提出一种基于NC的DWBA(NC-DWBA)算法,减少排队和端到端时延。


4 结束语

      针对支持P2P业务的TWDM-PON,本文提出了NC-DWBA算法。该算法采用离线调度方式,综合考虑ONU的RTT和编码ONU组的通信需求,通过合理调整其上行传输顺序,遵循波长最早可用原则并利用不同波长尽早上传编码ONU组的数据分组,可以减少编码组内ONU数据分组到达OLT的时延差,降低数据分组的平均时延,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后,使用OPNET仿真平台对算法性能进行评测,评测结果表明:NC-DWBA算法在排队时延、端到端时延以及吞吐量性能方面均优于其它2种对比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