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梁静远,张馨文,柯程虎,等. Zernike多项式波前畸变校正研究进展[J]. 光通信技术,2025,49(2):49-56.

Zernike多项式波前畸变校正研究进展

梁静远1,张馨文1,柯程虎2,柯熙政1,3*

(1.西安理工大学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西安 710048;2.西安文理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西安 710048; 3.陕西省智能协同网络军民共建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48)

【下载PDF全文】 【下载Word】

摘要:光波在大气中传输时,受湍流影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波前畸变。自适应光学系统通过相位共轭原理将畸变波前恢复成接近理想光的状态,从而实现波前畸变校正。Zernike多项式在圆域展开的低阶模式与Seidel像差一致,通过特定的算法产生共轭相位,可实现波前畸变的有效校正。系统阐述了Zernike多项式理论及波前探测/无波前探测两类自适应光学系统,详细分析了基于Zernike多项式的8种波前畸变校正算法工作原理,并指出了各种算法的校正效果和优缺点。

关键词:波前校正;波前畸变;Zernike多项式;自适应光学系统

中图分类号:TN929.1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002-5561(2025)02-0049-08

DOI:10.13921/j.cnki.issn1002-5561.2025.02.010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波前畸变:光波在大气中传输时受湍流影响产生的波前形变。

    • 自适应光学系统:通过相位共轭原理校正波前畸变,提高成像质量和光束传输效率。

    • Zernike多项式:能够精准描述圆孔径上的波前畸变,成为波前畸变校正的重要工具。

  2. Zernike多项式与波前畸变校正

    • Zernike多项式的优势:能够精准描述圆孔径波前畸变,与Seidel像差一致,具备正交性,波前重建精确。

    • 应用场景:广泛应用于天文观测、自由空间光通信、生物医学成像等领域。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国外研究:从早期理论与技术奠基,到关键技术的发展与优化,再到应用领域的拓展和近期技术创新与展望,如无波前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兴起。

    • 国内研究:从1988年开始,经历了从基础搭建到高精度波前重构与控制算法优化的发展过程,逐步向多算法融合与复杂场景应用方向发展。

  4. 自适应光学系统分类

    • 有波前自适应光学系统:包括波前传感器、波前控制器和波前校正器,具有高精度和实时性强的特点,但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

    • 无波前自适应光学系统:不依赖波前传感器,通过成像光斑质量评价函数进行校正,结构简单、成本低,但调节时间较长。

  5. Zernike多项式波前畸变校正算法

    • Zernike模式法:通过波前传感器探测数据,利用Zernike多项式重构波前相位,计算驱动电压实现校正。

    • 几何光学近似算法:利用几何光学原理近似描述波前畸变,计算量小,但精度有限。

    • Martin J. Booth算法:通过光斑信息转换为数学公式,优化校正参数,具有快速收敛和高精度特点。

    • 直接斜率法:直接建立斜率信息和驱动电压关系,实时性强,但校正误差相对偏大。

    • 改进直接斜率法:如Gauss-Seidel迭代控制算法,解决大规模系统中的延时与计算量问题。

    • 自适应控制算法:根据波前畸变情况实时调整校正参数,自动化程度高,但系统成本较高。

    • 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通过迭代优化校正参数,适用于多控制变量的复杂系统,收敛速度快。

    • 遗传算法:受自然界生物进化启发,全局搜索能力强,适用于复杂波前畸变校正。

  6. 算法对比与优缺点分析

    • 各种算法在校正效果、优点和缺点上进行了详细比较,如Zernike模式法准确性高但设备要求高,随机并行梯度下降算法收敛速度快但依赖参数设置等。

  7. 未来发展趋势

    • 发展更精确的波前重构算法,提高实时性和响应速度。

    • 优化变形镜和波前传感器的结构,提升校正能力。

    • 将算法与强化学习等技术结合,探索新的校正方法。

文件通过详细阐述Zernike多项式在波前畸变校正中的应用,展示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