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江尚军,王增,吴锦虹,等. 新一代光缆通信网传输与组网技术分析[J]. 光通信技术,2022,46(6):77-81.
江尚军1,王 增2,吴锦虹1,罗青松1
(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第三十四研究所,广西 桂林 541004;2.军事科学院 系统工程研究院,北京100141)
【下载PDF全文】 【下载Word】摘要:基于“高速化、智能化、自主化”三大应用需求,提出了新一代光缆通信网总体架构,分析了光缆通信网骨干层传输体制及关键技术、光缆通信接入层传输体制及关键技术、光缆通信网管控架构及关键技术,介绍了光缆通信网自主可控架构和发展建议,可为光缆通信网规划建设、光通信设备开发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光缆通信网骨干层;光缆通信网接入层;光传送网;分组增强型光传送网;智能管控;自主可控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5561(2022)06-0077-05
DOI:10.13921/j.cnki.issn1002-5561.2022.06.015
0 引言
目前,光缆通信网干线单波道传输速率为100 Gb/s的系统已规模商用。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宽带移动通信等技术的发展,以及5G网络的建设应用,高速数据、实时图像、高清视频和视讯会议等新型宽带业务不断增长,现有光缆通信网传输容量已无法满足各类业务系统不断增长的带宽需求,需要更大的光缆通信网带宽支撑。
现有光缆通信网采用多厂家同步数字体系(SDH)设备、分组传输网(PTN)/ IP化移动回传网(IP RAN)设备、密集波分复用(DWDM)设备和光传送网(OTN)设备等构建。这种多种技术体制、多厂家设备共存的多域异构光缆通信网存在跨层协同能力不强、跨域互通困难和统一管控能力不足等问题,无法实现全网资源的统一管控和按需服务,制约了网络组织应用及整体效能的发挥。此外,我国的光缆通信网现网设备尚未实现完全国产化,设备中的高性能专用芯片、高速率光器件、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关键软硬件对国外依赖程度较高,存在一定的供应链风险和安全隐患,对光缆通信网后续的维护保障、升级换代造成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新一代光缆通信网呈现出“高速化、智能化、自主化”三大应用需求和“多层级网络架构、大容量高速组网、多业务统一承载、灵活化连接调度、智能化协同管控以及自主化等级提升”六大技术特征。因此,需在现有光缆通信网基础上扩容升级以满足各类业务系统不断增长的带宽需求,加强智能化升级改造以提供全网资源的智能管控和按需服务能力,推进国产芯片研制验证及国产化设备开发工作以提供自主可信的网络信息服务保障能力。本文基于上述三大应用需求和六大技术特征,提出新一代光缆通信网总体架构。
5 结束语
光缆通信网中各类业务系统不断发展、网络架构革新变化等为光缆通信网传输与组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新一代光缆通信网总体架构由自主可控的传送平面、管理控制平面等构成,传送平面实现大容量高速组网和多业务统一承载,管理控制平面提供多层多域网络的统一管控和智能运维,自主化装备为光缆通信网提供自主安全保障支撑。从传送平面的技术发展来看,100 Gb/s及以上OTN是光缆骨干网的主流技术体制,10~100 Gb/s POTN是光缆接入网的发展方向,OTN+POTN的网络架构适应未来通道宽带化、业务IP化和网络扁平化发展趋势。从管理控制平面的技术发展来看,基于SDON的统一管控机制满足多层多域异构光缆通信网业务跨域互通、灵活控制和快速部署要求。从光缆通信网装备自主可控发展来看,消除供应链风险隐患、提升装备自主可控等级、保障网络运行维护和升级换代至关重要,同时应遵循填平补齐、逐步推进的原则,支撑光缆通信网自主可控体系架构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