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徐林,黄富良,解孟其,等. 无线光通信中雨滴末速度对散射光频谱的影响研究[J]. 光通信技术,2024,48(6):6-10.
徐 林1,黄富良2,解孟其3,王 鹏3,王 琛1
(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第三十四研究所,广西 桂林 541004; 2.91388部队,广东 湛江;3.西安工业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西安 710021)
【下载PDF全文】 【下载Word】摘要:为了探究大气扰动对无线光通信(WOC)系统性能的影响,采用了Mie散射模型深入分析了雨中散射光的衰减情况。求解了雨滴末速度起伏的相关函数,随后应用维纳-辛钦定理计算出散射光的功率谱,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将Marshall- Palmer分布与多种雨滴末速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以此揭示雨滴末速度对散射光频谱的具体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雨滴末速度分布条件下,随着降雨率的增加,4种雨滴末速度模型的散射光频谱的衰减也随之增大,但频谱的形状基本保持不变;532 nm波长的信号光衰减约比1 550 nm波长的信号光大1 dB。
关键词:无线光通信;米氏散射;雨滴谱;末速度;雨衰
中图分类号:TN92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5561(2024)06-0006-05
DOI:10.13921/j.cnki.issn1002-5561.2024.06.002
全文阅读精要
研究背景与目的:
研究背景:无线光通信(WOC)系统性能受大气扰动影响显著,特别是在雨、雾、沙尘暴等条件下。
研究目的:探究雨滴末速度对WOC系统中散射光频谱的影响。
研究方法:
模型应用:采用米散射模型分析雨中散射光的衰减情况。
理论计算:求解雨滴末速度起伏的相关函数,应用维纳-辛钦定理计算散射光功率谱。
创新性方法:提出将M-P分布与多种雨滴速度模型结合的方法,揭示雨滴末速度对接收光强频谱的影响。
雨滴速度对散射光的影响:
雨滴散射示意图:描述了雨滴引起的光散射过程。
Mie散射理论:用于计算球形粒子对电磁波的散射,考虑了粒子尺寸、形状、折射率等因素。
散射截面计算:计算了雨滴直径与散射截面、消光截面的关系。
雨滴谱和末速度模型:
M-P分布:描述雨滴直径与雨滴数量之间的关系,用于模拟降雨过程中的雨滴尺寸分布。
雨滴末速度模型:采用北京、西安两地的实测拟合模型,与Battan模型、Kinzer & Gunn模型进行对比。
光强频谱仿真:
仿真公式:通过公式计算不同雨滴末速度在M-P分布下的接收光强频谱。
仿真结果:降雨率增加导致光强频谱衰减增大,但频谱形状基本不变;532 nm波长信标光衰减比1550 nm波长信号光多1 dB。
频谱特性分析:
频谱变化:随着降雨率的增加,光强频谱逐渐衰减,频谱衰落速度随光强信号频率升高而加快。
波长影响:低频段绿光衰减幅度小于红外光,高频段红外光衰减更低,适合无线光宽带通信。
雨滴末速度模型对比:
模型差异:不同雨滴末速度模型对频谱形状的影响不同,幂函数模型频谱函数在各频段保持类似变化规律,而负指数函数模型在高频处逐渐背离其他模型。
光强变化:信号接收光强随降雨率增大先增后降,532 nm信标光衰减约比1550 nm信号光大1 dB。
研究结论:
重要发现:雨滴末速度是影响WOC系统接收光强频谱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快速雨滴主要影响频谱中的高频部分。
系统挑战:WOC系统需具备对信道特性的实时估计能力,以应对如降雨等散射信道环境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实际应用:
信道设计:研究结果对高速WOC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需要考虑信道中多普勒效应的普遍存在。
天气影响:不同类型的降雨乃至不同地区的降雨对WOC系统的影响各不相同,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优化。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大气扰动对WOC系统性能影响显著,尤其是降雨条件下的散射光影响。
研究意义:通过深入研究雨滴末速度对散射光频谱的影响,为WOC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