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罗颖,李晓记,王家明. 基于FCNN的极化码分区译码算法研究[J]. 光通信技术,2025,49(3):79-82.

基于FCNN的极化码分区译码算法研究

罗 颖,李晓记*,王家明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认知无线电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 桂林 541004)

【下载PDF全文】 【下载Word】

摘要:为了降低极化码神经网络译码器在训练阶段的维度限制,设计了一种基于全连接神经网络(FCNN)的串行抵消(SC)分区译码器,通过将极化码译码树划分为两个区域,并分别使用不同参数设置的FCNN进行处理,从而减少对大规模训练数据的需求。仿真结果表明: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中,当信噪比为1~5 dB时,FCNN-SC译码器性能接近于SC译码算法;当信噪比为1.5~3 dB时,FCNN-SC译码器相较于FCNN译码器有0.5 dB左右的编码增益,且训练阶段所需的数据集更小,仅为FCNN译码器的一半左右。

关键词:极化码;串行抵消译码算法;全连接神经网络;神经网络译码器;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002-5561(2025)03-0079-04

DOI:10.13921/j.cnki.issn1002-5561.2025.03.013

  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极化码已被广泛应用于无线光通信、水下光通信及物理层安全等领域。

    • 传统极化码译码算法存在计算复杂度高、译码时延长等问题。

    • 神经网络与纠错码技术联系紧密,将神经网络应用于译码算法可降低计算复杂度、减少译码时延。

    • 针对神经网络译码器训练复杂度指数增长、维度受限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全连接神经网络(FCNN)的极化码分区译码算法。

  2. 基于FCNN的极化码译码器模型

    • 描述了基于FCNN的极化码译码器系统框图及工作流程。

    • 阐述了FCNN译码器的开发与测试阶段,包括数据集的生成、训练集与测试集的划分、损失函数的选择等。

  3. 基于FCNN的极化码分区译码器模型

    • 介绍了SC二分区译码设计的原理,将SC译码树划分为两个区域,分别使用不同的FCNN译码器进行处理。

    • 描述了基于FCNN的SC二分区译码器模型,包括f函数和g函数的定义及LLR计算方式。

  4. FCNN-SC二分区译码器建模及结果分析

    • 对FCNN-SC二分区译码器进行建模,并设置仿真参数。

    • 通过仿真测试比较了FCNN-SC译码器、FCNN译码器及标准SC译码算法的性能。

    • 结果表明,在特定信噪比范围内,FCNN-SC译码器性能接近或优于其他两种译码器,且所需数据集更小。

  5. 结论

    • 本文设计的基于FCNN的SC二分区译码器在性能上与传统SC译码算法相当,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更优。

    • FCNN-SC译码器相较于标准FCNN译码器具有约0.5dB的编码增益,且训练所需数据集减少近一半。

    • 该研究验证了将FCNN应用于极化码译码并采用分区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为进一步探索减少译码过程中维度限制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