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任嘉欣,王旭东,吴楠,等. 一种频谱高效的可见光混合调制方案[J]. 光通信技术,2023,47(1):51-57.

一种频谱高效的可见光混合调制方案

任嘉欣,王旭东*,吴 楠,辛嘉珺

(大连海事大学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下载PDF全文】 【下载Word】

摘要:为提高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传输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广义空间调制技术(GSM)的无载波幅度相位(CAP)-数字脉冲间隔调制(DPIM)混合方案。该方案基于空-时域联合思想,在信号域内将CAP信号加载到DPIM时隙脉冲上构建混合调制信号,在光空域内通过GSM技术同时激活多根天线进行信息传输。推导了可见光高斯信道下GSM-CAP-DPIM混合系统的误帧率理论表达式,仿真验证了解析式的准确性,探究了不同空时域参数选择对系统误帧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频谱效率相同时,GSM-CAP-DPIM混合系统的可靠性优于传统混合调制系统。

关键词:可见光通信;广义空间调制;数字脉冲间隔调制;无载波幅度相位调制;误帧率

中图分类号:TN929.12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002-5561(2023)01-0051-07

DOI:10.13921/j.cnki.issn1002-5561.2023.01.009

0 引言

    随着可见光通信(VLC)技术的不断发展,寻找频谱高效的短距离传输技术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1]。搭建光无线通信系统时,由于受频谱资源和人眼安全等规定的限制,需要对系统不同调制方式的特点进行选择和权衡。

    无载波幅度相位(CAP)调制是一种高数据吞吐量的多阶幅度相位调制,由于具有较高的频谱效率和较低的实现复杂度得到广泛应用[2-4]。数字脉冲间隔调制(DPIM)[5]作为一种改进的脉冲位置调制,在内置的符号同步脉冲之间插入空时隙进行编码,其功率效率高,且不需要符号同步,简化了系统的复杂度,因此应用于光无线通信系统中颇具优势。

    随着VLC技术对传输速率和数据吞吐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学者不断地探究频谱高效的传输技术。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基于混合调制思想,根据系统需求选择将2种及以上单一调制方式相结合,并利用不同调制的优势可进一步提高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及可靠性[6-9]。文献[6]提出了一种混合差分相移键控-多脉冲位置调制(DPSK-MPPM)技术。与传统的差分二进制相移键控(DBPSK)、差分正交相移键控(DQPSK)和MPPM方案相比,DPSK-MPPM技术有效提高了系统的接收机灵敏度和带宽利用效率。文献[7-9]分别提出了基于CAP-DPIM、无载波幅相-幅度差分脉位调制(CAP-ADPPM)和CAP-MPPM的不同混合调制方案,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在相同频带效率下与单一调制系统相比,混合调制系统的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除在时域推出混合调制技术之外,挖掘VLC系统空域资源成为了研究热点之一。在室内VLC时域混合调制系统中引入空间调制(SM)技术,通过与时域数字调制技术相结合,不仅在空域上避免了码间干扰和信道间干扰,也大大提高了信号域传输效率[10-14]。文献[10]将脉冲位置调制(PPM)与广义空间移位键控(GSSK)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兼顾了能量效率和频谱效率的广义空间PPM方案。文献[11]提出了一种功率有效的光空间调制方案,通过调整接收单元数量可有效改善功率效率。文献[12]基于SM和广义空间调制(GSM)技术思想,提出了光空间调制方案和光GSM方案,改善了系统的误码性能。文献[13]提出了一种用于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的VLC系统(MIMO-VLC)信道自适应空间调制算法,根据系统对频谱效率的需求和实际信道间的干扰确定发光二极管(LED)的最佳组合方案,有效平衡了频谱效率和误码性能。文献[14]基于GSM思想,将多脉冲幅度调制和多脉冲位置调制相结合来提高系统功率效率,验证了光无线通信系统引入空域的优势和可行性。

    由于目前针对空域-时域联合调制的研究多以SM和PPM为主,考虑到GSM在降低误码率方面优于SM和DPIM在频谱效率和功率效率上的优势,研究基于GSM和DPIM的混合调制将更有助于丰富VLC传输技术。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GSM的无载波幅相-数字脉冲间隔调制(GSM-CAP-DPIM)混合方案。


4 结束语

    针对VLC系统传输误码性能改善问题,本文提出了GSM-CAP-DPIM混合系统,推导了可见光高斯信道下GSM-CAP-DPIM混合系统的误帧率理论表达式,仿真结果验证了其准确性,并对比了空时域不同调制参数选择对混合系统误码性能的影响。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频带利用率下,选取合适调制参数的GSM-CAP-DPIM混合方案的误码性能优于传统的混合方案和单一调制方案。本文所提的GSM-CAP-DPIM混合调制方案不仅提高了系统的频谱效率,还平衡了信号域中误码性能的损失,为室内VLC系统设计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选择,以满足不同的通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