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阮易,陈明锟,杨肖,等. 基于智能充电控制的光纤供能系统[J]. 光通信技术,2023,47(6):42-47.
阮 易,陈明锟,杨 肖,陆云清,王 瑾*
(南京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南京 210000)
【下载PDF全文】 【下载Word】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设计了一种基于智能充电控制的光纤供能系统。系统采用充电控制装置对后级负载稳定供能并灵活调控储能模块的充电方式,实现对远端富余的能量快速存储和合理利用,并基于反馈信号实现对系统工作状态的实时调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系统在不同场景下能够根据远端的负载及器件的工作状态自动调整本地激光源的输出功率,从而保证供能系统的安全工作;当光供能不足时,所储存的能量可作为备用能源对传感器件或应用设备进行紧急供能。
关键词:光纤供能;光伏电池;电源管理;最大功率跟踪;充电控制
中图分类号:TN929.1;TM9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5561(2023)06-0042-06
DOI:10.13921/j.cnki.issn1002-5561.2023.06.009
0 引言
传统的充电系统在恶劣条件下的供能安全性和效率存在严重问题,且系统能量的供给也限制着充电系统的延伸和功能实现。例如,在强电磁等恶劣环境下,系统工作的电力供应存在困难;在易燃易爆的环境下,电火花会引起灾难性后果。目前,新型的无线电磁传能、声波传能、太阳能供电以及大容量电池供电等技术依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例如,电磁环境对无线电、声波会产生干扰,太阳能受大气环境限制,大容量电池存在寿命短、安全性能差等问题[1-2]。因此,在这些特殊场合需要一种稳定、安全且抗电磁干扰的电力供应方式实现远程充电。
光纤供能(POF)技术作为一种新颖的供能方式,在难以铺设传统电力线的场所,通过光纤传输激光能量并由远端的光/电转换器转换为直流电,为远端的各个器件或设备提供安全能源[3]。相比传统的电力线,光纤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使其在多种极端恶劣的场合实现能量供给,从而在电力及工业传感控制[4]、物联网[5]、海底测量[6]以及越来越多的特殊场合得到广泛应用。尽管光纤供能系统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发展,但系统整体的能量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7]。尤其当光纤供能技术应用于远端充电系统时,光纤所供给的能量可能不足或超过远端的充电模块所需的能量,此时多余的能量会以热能等形式从光/电转换器或其它器件散去,导致系统器件性能和能量利用率降低,从而无法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智能充电控制的光纤供能系统。
3 结束语
本文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基于智能充电控制的光纤供能系统,该系统采用工作波长为808 nm高功率激光器,其产生的激光能量通过长度为200 m、芯径为62.5 μm的多模光纤传输至光伏电池,光伏电池实现光/电转换并通过电源管理为充电控制装置、光发送模块以及功率监测模块供给能量;在远端加入的智能充电控制装置不仅对负载稳定供能,而且将通过光纤供给远端的部分能量进行存储,并实时监测储能模块的工作电压和电流。然后,将这些工作状态参数传输至本地控制单元。根据储能模块的工作状态参数,本地控制单元生成调控信号,以控制本地激光源的输出光功率。当本地供能的能量值发生变化时,远端实现了对负载稳定供能以及对储能模块充电方式的灵活调控,并合理地利用了远端富余的部分能量。最后,在不同场景下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当样机系统正常工作时,远端能将本地供给的部分能量进行存储;本地控制单元实现了对200 m外的负载稳定供能以及对系统实时工作状态的调控。此外,当光供能不足时,所储能的能量可作为备用能源对传感器件或应用设备进行紧急供能。在紧急供能时,系统故障或供能不足的信息将反馈给本地基站,保障光纤供能系统安全工作,提高了系统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