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第十届微波光子学技术及应用会议
2025年11月15-17日 | 广州
会议官网
会议简介
微波光子学是一门融合微波技术和光电子技术的新兴交叉学科,广泛应用于雷达、通信、传感、航空航天、军事和安全等领域。随着电子信息系统向宽带化、分布式和小型化发展,微波光子技术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有望支撑解决信息系统面临的速率和带宽瓶颈。
为了总结交流我国微波光子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微波光子技术发展和交流,开拓微波光子技术应用领域,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拟联合多家单位于2025年11月15-17日在广州举办"第十届微波光子学技术及应用会议"。会议以牵引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需求、推动工程应用为特点,聚集微波光子技术领域的领军专家和科技团队,搭建无缝对接的交流合作平台,形成合力,促进微波光子学自身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应用领域的产业发展。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暨南大学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二十三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元实验室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办单位
微波光子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支持单位
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南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苏州天步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弥尔光半导体(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康冠世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珠海天启技术有限公司
河南仕佳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深圳市晧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摩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鳌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大会主席
祝宁华(院士,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
姚建平(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渥太华大学)
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
李 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
潘时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周 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张杰君(暨南大学)
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
孟 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孟 飞(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二十三所)
李朝锋(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
蒋运石(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陈 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专题分会与征文方向
1. 微波光子器件和集成技术
本专题面向微波光子系统应用需求,立足于微波光子基础核心器件与关键集成技术,研究新功能、高性能微波光子器件新机理以及多材料、多芯片光电融合集成新工艺与新方法,分享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及进展。
召集人:瞿鹏飞、钱广、张杰君、舒浩文、亢海龙
2. 微波光子处理技术
微波光子处理技术是指基于微波光子技术,对宽带微波信号进行时域、空域、频域、能量域等多域的信息变换和联合处理技术,能够克服传统微波和数字技术的局限,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应用价值。
召集人:周涛、刘阳、潘时龙
3. 微波光子雷达及关键技术
微波光子雷达通过光子学方法产生与处理雷达信号,在大阵列、分布式、高分辨、强杂波弱目标探测、抗干扰和多功能一体化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受到工业界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召集人:王凯、杨威、李王哲
4. 微波光子通信技术
本专题围绕微波光子技术在5G/6G/通信系统、空天陆海通信系统、安全抗干扰通信系统、空天地一体通信网络、地面接入网络、通感测融合系统、光电融合通信系统、高速数据中心等系统/网络中的应用发展需求。
召集人:谭庆贵、尹怡辉、董毅
5. 智能微波光子技术
智能微波光子技术是微波光子学与人工智能领域交叉融通的新技术,旨在通过利用人工智能策略支持与判断能力,结合光子的宽带和实时优势,突破电子速率瓶颈,实现高频宽带微波信号的智能合成、计算与处理。
召集人:刘永、王健、董晓文
6. 微波光子测量与传感
本专题立足于微波光子学的理论与技术基础,面向精密测量与智能感知中新原理、新方法、新系统、新器件的突破与新场景应用需求。
召集人:邹喜华、董永康、张尚剑、陈智宇
同期活动
链长制/产学研圆桌会议
1. 微波光子在电子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
主题:铌酸锂薄膜技术及其系统应用探讨
2. 微波光子在民用领域的应用
主题:微波光子与6G应用
3. 基于微波光子器件的创新链
主题:微波光子共性技术支撑能力提升发展路线图
技术难题"揭榜"
为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会议将设置技术难题揭榜环节,企业发布技术需求,科研团队揭榜攻关。
工艺平台/创新技术/产品展示
为更直观、有效地展示国内微波光子学领域科研成果和研发实力,并使与会者能更灵活、深入地与各平台工作人员交流,组委会将在会议期间设置多个展台,邀请相关单位参与展示与宣讲。
人才招聘
为充分发挥学会平台的人才对接优势,会议期间将设置人才招聘广告位,有招聘需求的单位请联系组委会预约,组委会审核通过后将在会议现场安排相应形式的交流。
中国微波光子学术新星快报告
组委会邀请35岁以下青年学者(含学生和教师)参与评选,参选者需为会议投稿作者。评选通过大会程序委员会专家推荐或自荐,入选者将以5分钟快报告形式展示1-3项创新性成果。
优秀青年论文评选
优秀论文奖面向所有张贴报告(不区分报告人类型),会上将评选优秀论文5篇,会议评审组将综合考虑报告的创新性、学术水平、海报制作水平、答疑水平。
投稿要求
中英文稿件兼收,组委会请专家进行审稿,通过审查的稿件被大会录用,投稿后两个星期内快速答复推荐结果。
投稿方式
SPIE会议文集(EI收录):需先提交英文摘要(500-600个单词)供审稿人审阅,收到组委会录用通知后,请按通知要求将文章英文全文提交至SPIE文集系统;
合作期刊:需提交中/英文全文(参考期刊的中英文属性)供审稿人审阅,收到组委会录用通知后,再次提交全文到合作期刊官网;
不发表文章:在投稿系统上传报告摘要,在系统中选择"仅交流,不发表",注明交流类型(海报/口头交流)。
重要日期
截稿日期:2025年8月31日(第一轮)
合作期刊
PhotoniX(SCI)、Science Bulletin (SCI)、Opto-Electronic Advances (SCI)、Photonic Sensors (SCI)、SPIE会议文集 (EI)、红外与毫米波学报(SCI)、红外与激光工程(EI)、光学精密工程(EI)、光子学报(EI)、中国光学(EI)、半导体学报(EI)、现代雷达(中文核心)、半导体光电(中文核心)、光通信技术(中文核心)、光通信研究(科技核心)、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等。
投稿网址